咖啡廳究竟有什么魔力,引得CBD的精英們長期進駐?
走進咖啡廳,不再是人們喝下午茶聊天的畫面。而是大家在松軟的沙發里,手上捧著電腦,帶著耳機思考或者打字的樣子。
更有人選擇在安靜的咖啡廳開視頻會議討論工作內容。咖啡廳的主要消費人群已經發生了變化。
在咖啡廳辦公能更好地集中注意力。喝咖啡,不再是最重要的。
減少干擾
研究表明,過分安逸或過分壓抑的環境都不利于人的工作狀態。
首先,陌生環境對我們的干擾少。對很多人來說,陌生但足夠舒適的環境,極大地提高工作的專注度。
“雖然隔壁桌在熱烈地交談,但我不認識他們,帶上耳機吵不到我,我就可以專心工作。”
適合的辦公環境
咖啡廳的環境很吸引人。設計或新穎有趣、或簡潔大方、或幾句格調。無論哪種風格,在審美上都比大部分人的辦公室要好。
人天生就對美的事物有極大的好奇心與關注,因此就會有更多的人喜歡在咖啡廳工作了。在餓的時候,還隨時可以點個三明治或小蛋糕提提神。
“這么好看的裝修設計,在里面工作也開心點啊。”
小資的象征
隨著生活方式多樣化,小資式的生活方式愈加受白領的青睞。能在緊張的工作中,有點點的放松,就相當于苦中作樂。
在咖啡廳跟辦公室的枯燥不同 。干凈、舒適的裝飾風格很容易讓人建立信任,加上店內通常播放著適度音量的爵士樂,更容易讓人放松。
在某種程度上,小資式的咖啡廳辦公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征。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,我們會潛移默化地認為在咖啡廳辦公會有種優越感。
所以很多人更愿意選擇去咖啡廳。
咖啡廳的開放空間
在咖啡廳輕松的辦公模式如此受人歡迎后,很多企業開始重新規劃一個同樣氛圍的辦公空間,希望能大大提高員工的歸屬感與工作的積極性。
我們這么喜歡在咖啡廳的工作,那不如想象一下,它就是我們的辦公室。那這樣看來,咖啡廳最吸引我們的地方就是開放。
它整體的空間規劃在擺脫以往“格子間”的壓抑和更加注重自由與靈活的同時,也可以兼顧到個別員工的私密性需求。真正做到開放與閉合相結合。
辦公室的活力在于員工在工作過程中的溝通與交流。因此,給予員工一個自由交談的空間就變得十分重要了。
因此辦公室里的休息處、茶水間及會議室更是需要“開放精神”的空間,以此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。
而咖啡廳的空間規劃與布局的理念便更適用此。開放的空間可以使心情更明朗,配合更高效。
把咖啡廳搬回辦公室,把辦公室搬去咖啡廳,帶上舒適的冠美辦公家具,選一個唄。